7月11日盛瑞德优配,随着最后一段钢梁吊装到位,连接广州塔和琶洲西区的黄埔涌步行桥顺利合龙,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取得决定性进展。
作为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项目,黄埔涌步行桥预计8月底前完成建设,将解决交通断点问题,形成步移景异的慢行桥梁,成为连接沿江绿道与城市核心区的关键纽带。
设计:榕生水岸,水鸟天堂
目前,在江边步行的市民跨越黄埔涌,需从滨水景观带登上跨涌桥盛瑞德优配,走在汽车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人行道,体验欠佳。东西横跨黄埔涌涌口的步行桥,将改变这一现状。这是珠江沿岸品质提升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西接广州塔,东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北望珠江新城CBD,南依阅江路生态景观带。
黄埔涌步行桥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方案设计、广州市政总院负责施工图设计,总长约280米,其中最大单跨跨度达95米。桥梁以“榕生水岸,水鸟天堂”为设计理念,榕树造型融合美学理念与工程结构,成为城市中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桥梁创新性地采用了大跨度曲梁空间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结构盛瑞德优配,这一结构体系是国内首次应用。它将拱形与斜拉系统完美结合,拱与支撑杆构成立体“榕树”结构,不仅显著提升了桥梁的整体受力效率,更实现了城市景观与桥梁功能的深度融合。
施工:启用660吨超大型浮吊
黄埔涌步行桥由广州城投集团旗下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管理,步行桥钢梁施工划分为17个节段,总用钢量达3035.9吨。其中,最后合龙段钢梁长46.92米、宽14.7米、高1.33米,重达275.3吨,其施工面临吊装难度大、对接精度严、风险系数高等多重挑战。
施工单位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表示,建设团队成功突破复杂钢结构精准制造与安装、大重量节段整体吊装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在构件加工环节,运用BIM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大跨度空间变截面曲梁的数字化预拼装,确保节段尺寸与空间曲线达到毫米级吻合精度。在构件吊装环节,为解决大吨位异形钢梁吊装难题,通过启用660吨超大型浮吊,依据珠江潮汐规律科学选定最佳作业窗口期,有效规避了吊装过程中变形风险。
效果图
黄埔涌步行桥建成后,将连接黄埔涌东西两岸,顺应珠江人群走向,解决交通断点问题,成为连接沿江绿道与城市核心区的关键纽带,大幅提升广州大桥南至猎德大桥南滨水区域的通行效率,成为继海心桥后珠江上的又一文化新地标。项目将有力支撑“15分钟滨水生活圈”的全面落地,优化慢行系统,助力广州打造国际一流滨水活力区。
来源:广州日报盛瑞德优配
七星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